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桥动态 >

【新桥牙百科】酸?甜?苦?辣?哪种味道最伤牙?附化解办法

2025-11-05 08:55

已接受 次咨询

  火锅的麻辣鲜香、甜点的绵密香甜、柠檬茶的清爽酸涩、咖啡的醇苦浓香,酸甜苦辣的美食总能精准戳中我们的味蕾,但吃完后偶尔传来的牙齿“刺痛感”,却总让人隐隐不安:这些我们迷恋的味道,究竟谁在伤害我们的牙齿?

  要解开这一谜题,得先认识牙齿的“守护铠甲”——牙釉质。

  受损不可逆的牙釉质,究竟有多重要?

  牙釉质是构成牙齿最外层的物质,硬度堪比水晶,能够承受咀嚼时产生的强大压力,保护牙齿内部的牙本质和牙髓组织。

  一旦牙釉质受损,里面的牙本质就会暴露。牙本质中有许多微小的牙本质小管,这些小管直接通向富有神经末梢的牙髓组织,遇到冷热酸甜的食物都会直接刺激神经,引起牙齿的敏感和疼痛。

  那么,酸、甜、苦、辣,究竟谁对牙釉质的威胁最大?

  酸

  伤牙指数:★★★★★

  说到伤牙,“酸”绝对是当之无愧的“冠军”。不管是柠檬茶、酸梅汤、碳酸饮料这些“显性酸”,还是酸奶、泡菜、醋溜菜这些发酵类食物,它们的pH值都远低于牙釉质能承受的范围。在口腔医学中,pH值低于5.5时,牙釉质就会开始脱矿(矿物质流失)。

  酸性食物(如醋泡食品、腌制品、柑橘类)的氢离子会直接溶解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,导致矿物质流失、酸蚀,使牙齿表面出现微小凹坑,此时牙齿对温度、味道的刺激会越来越敏感,吃点甜的会更疼(因为甜味会加剧牙本质的敏感反应)。更可怕的是,酸腐蚀的过程是“无声无息”的,等你感觉到疼时,牙釉质可能已经被腐蚀得很严重了。

  护牙小贴士

  1、控制酸性食物摄入频率,避免将酸性饮料(如咖啡、果汁)作为日常饮品,尽量用吸管喝碳酸饮料或果汁,减少牙齿与酸液的接触面积;

  2、酸性饮料/食物食用后,不要立即刷牙。此时牙釉质正处于脱矿敏感期,刷牙易造成机械损伤,可先用清水或淡茶水漱口,等待30分钟以上再刷牙。

  3、选择含氟牙膏和抗敏感牙膏,氟离子可促进牙釉质再矿化;定期涂氟(尤其儿童)、使用含氟漱口水,可以增强牙齿对酸的抵抗力。

  甜

  伤牙指数:★★★★☆

  很多人以为“甜伤牙”是因为糖分本身刺激牙齿,其实真相是:糖是细菌的“最爱”。我们的口腔中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,其中变形链球菌、乳酸杆菌等是导致牙齿疾病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  当我们摄入糖果、饼干、蛋糕、奶茶等含糖食物后,这些细菌会迅速“集结”,将糖分分解为大量酸性物质——这些酸和直接喝的柠檬汁一样,都会腐蚀牙釉质。

  而且细菌还会把糖分变成“牙菌斑”的“建材”,让牙菌斑牢牢粘在牙齿上,持续释放酸性物质,慢慢在牙釉质上“凿洞”,最后形成蛀牙。所以“甜”的伤牙,是“间接但持续”的:糖分不直接伤牙,却给细菌提供了“破坏牙釉质的武器”,长期下来,牙齿不仅会敏感,还可能发展成蛀牙、牙髓炎。

  护牙小贴士

  1、控制吃甜食的频率比控制总量更重要。短时间内吃完一块蛋糕,比一上午断断续续吃糖对牙齿的伤害更小。

  2、优先选择天然含糖食品,如新鲜水果,它们不仅含有糖分,还有纤维、维生素和矿物质。还可以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食品,或者使用木糖醇等代糖产品,这些甜味剂不容易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,从而减少蛀牙的风险。

  3、吃完甜食后,及时漱口或使用含氟牙膏刷牙,以帮助牙齿抵抗酸性物质的侵蚀。定期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,减少细菌滋生。

  辣

  伤牙指数:★★☆☆☆

  麻辣火锅、辣子鸡、泡椒凤爪……辣味食物带来的刺激感,其实很少直接伤害牙釉质。但要注意:很多辣味佳肴含盐含油高,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,如果清洁不及时,会增加牙菌斑堆积的风险。

  另外,如果存在牙龈出血、牙龈炎等问题,辣味中的辣椒素会刺激发炎的牙龈,让红肿、疼痛更明显——虽然不直接伤牙釉质,但会让口腔整体健康“变差”,间接影响牙齿的保护能力。

  护牙小贴士

  1、本身有牙龈红肿、牙周病的人群,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。

  2、吃烫辣食物时,注意温度,避免烫伤口腔。

  苦

  伤牙指数:★☆☆☆☆

  苦味食物如绿茶、黑巧克力等,是牙齿的“天然保护伞”。绿茶中含有的氟化物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酸力,茶多酚具有抑菌作用;黑巧克力中的可可碱也有保护牙齿的作用。不过,要选天然无添加的苦味食物,适量食用才能益牙。

  同时要注意两点:一是浓茶、咖啡中的色素会附着在牙釉质表面,长期食用易导致牙齿变黄;二是部分苦味饮品(比如美式咖啡、黑苦荞茶)酸度也不低,许多人在喝苦味饮品时喜欢加糖,如果长期大量喝,也可能增加龋齿风险。

  注意!我们的目标不是戒掉所有美食,而是学会聪明地吃,并坚持有效地清洁!

  1、黄金法则:饭后漱口,每天至少用巴氏刷牙法刷牙两次,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。

  2、定期检查: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,让专业牙科医生帮你清除日常清洁不到的牙结石和菌斑,将口腔问题扼杀在摇篮里。

  别让你的牙齿,为一时口舌之欢“买单”。学会科学地享受美食,才能让我们在享受酸甜苦辣的同时,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,笑对更多美味人生!

  参考资料:

  [1] 程兴群.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老年口腔科.2024年《四川保健》第三期

  [2] 张青;侯晓玫;杨殷杰;北京市西城区3~6岁儿童乳牙酸蚀症的研究[J];当代医学;2021年10期

  [3] 《牙体牙髓病学》(第 5 版). 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9

  [4] 范兵.口腔微生物与口腔健康.中华口腔医学杂志,2018

  [5] Reddy A, Norris D F, Momeni S S, et al. The pH of beverages available to the American consumer[J].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(1939), 2015, 147(4): 255.

  [6] Mishra M , Mishra S , Marwah N .Sugar-Sweetened Beverages: General and Oral Health Hazard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[J].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Dentistry, 2011, 4:119-123.DOI:10.5005/jp-journals-10005-1094

  [7] 杨月欣.中国食物成分表(第2版/第一册)[M].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2009:162.

  *本文仅为科普分享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个体情况存在差异,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疗机构。